尽管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仅约5杯,但中国市场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成为全球咖啡行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当前,多重积极因素正为中国咖啡市场的扩容铺路:新贸易协定的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政策环境,咖啡进口量的持续攀升直观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对新鲜口味接受度高的年轻消费群体,则进一步激活了市场的多元化潜力。
关税扰乱贸易流向与定价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对进口巴西咖啡加征新关税,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波动。8月中旬,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飙升至每磅314美分,仅一周内涨幅就达11.5%。
这一突如其来的价格暴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同时也给烘焙商、进口商以及负责美国方向货运的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大压力。
作为应对,中国快速批准了183家新的巴西咖啡出口商进入中国市场,向其发放了为期五年的许可证,以促进贸易流通。此举出台之际,美国市场对巴西出口商而言,正变得门槛更高、成本也更昂贵。
对巴西来说,这一举措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目前亟需实现买家群体的多元化。而需求持续增长且政策层面持开放态度的中国,已迅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人均消费量尚小,但增长迅猛
尽管相关报道热度颇高,但中国整体咖啡消费量仍相对有限,尤其是与传统咖啡市场相比。
2024年,中国咖啡进口量达191,107吨,较2014年增长近190%。但要客观看待这一数据:仅美国去年一年进口的巴西咖啡就达455,686 吨,且咖啡总进口量超150万吨。
近年来,巴西大幅增加对中国的咖啡出口量,从2020年的略超9,000吨增至2024年的75,000吨以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合作之一发生在2024年末:巴西发展部与瑞幸咖啡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供应协议,协议金额估计达100亿元人民币。
然而,尽管中国咖啡需求增长迅速,其规模仍无法与美国匹敌。报告指出:“我们虽认为巴西对中国大陆的咖啡出口存在增长潜力,且这一进程已在顺利推进,但中国在全球咖啡市场中仍属较小参与者,其贸易体量尚不足以像美国和欧盟那样,对市场价格及动态产生显著影响。”
由生活方式驱动,而非消费习惯驱动
与美国和欧洲不同,在这些地区,咖啡是日常必需品,中国消费者的咖啡饮用习惯仍在养成阶段。即便如此,中国的咖啡消费量也只是成熟市场的零头。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约为5杯,而美国为400杯,挪威更是高达1000杯。短期内,中国显然无法填补美国市场流失的需求,但长期来看,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虽然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咖啡尚未成为日常必备品,但它正日益被视为一种高端生活方式类产品。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者是这一增长的主力军,在预测期内,咖啡消费支出的增速有望超过其他热饮品类,甚至超过整体消费支出的增速。
贸易政策利好非洲出口商
瑞幸咖啡、库迪咖啡等品牌正积极扩张,其中库迪已与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签署合作协议,以保障非洲咖啡豆的供应。此外,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对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出口的咖啡免征关税。
这一政策调整有望为科特迪瓦、肯尼亚和喀麦隆等非洲咖啡出口国带来助力。这些国家此前出口咖啡时需缴纳关税。不过,物流仍是一大障碍: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持续影响着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为何小幅增长意义重大
尽管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较低,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即便消费量出现小幅增长,也能产生显著影响。若人均年消费量从5杯增至10杯,全国咖啡需求将实际翻倍,这将为拉美和非洲的咖啡供应商都创造新的采购机遇。这种增长也为精品咖啡和高端咖啡产品腾出了市场空间。
随着中国消费者愈发注重品质与体验,那些能够提供可溯源、可持续种植且品质稳定的咖啡豆的出口商,可能会发现自身需求激增。
对于生豆贸易商、大宗商品供应商以及精品烘焙商而言,中国市场蕴含着长期潜力,但这仅适用于那些能够适应消费者偏好变化、并能应对分散且快速变革的零售格局的从业者。
高端化趋势逐渐凸显
报告指出,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轨迹可能与葡萄酒市场相似。21世纪初,葡萄酒还被视为小众奢侈品;久而久之,它逐渐获得认可,并成为中产阶层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如今,咖啡或许正处于类似发展轨迹的起点。二三线城市正涌现出更多咖啡馆,即饮咖啡(RTD)产品也在电商和便利店零售渠道中逐渐站稳脚跟。
BMI 认为,高端化趋势包括高端咖啡豆、产地故事营销以及主打健康概念的混合咖啡,将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特征。
全球供应商需了解的关键信息
对巴西咖啡生产商而言,前景喜忧参半。一方面,近期新增出口商获得批准,且与中国本土企业签署长期供应协议,为其带来了战略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关税导致的出口量缺口依然巨大,无法在短期内填补。
对非洲咖啡生产商来说,关税减免打开了机遇之窗,但基础设施落后、供应稳定性不足以及可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是其扩大对华出口规模的主要障碍。
总体而言,出口商和供应商必须重点确保供应链可靠且品质稳定,同时满足可溯源和可持续发展标准。他们还需深入了解并瞄准中国城市年轻消费群体,此外,还应投资品牌建设,或与本土分销商及连锁咖啡馆建立合作关系。
中国尚未能取代美国(目前而言)
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咖啡市场的繁荣前景可期,但尚无法立即取代美国市场的规模与成熟度。不过,未来十年,随着消费者收入增长、生活方式转变以及贸易友好型政策的推动,中国有望从全球咖啡市场的边缘参与者,转变为主要采购国。
那些提前规划、建立恰当本土合作关系,并洞悉中国消费者对高端咖啡需求变化的出口商,将最有可能伴随中国市场实现共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