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饮料风味趋势

功能性饮料已稳居主流市场,其受众群体广泛且需求明确:既看重健康养生的核心价值,也不妥协于饮用时的愉悦体验。


“自我关怀” 已成为热门话题,而功能性饮料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助力他们实现生活方式目标。消费者的核心期望是:这类饮料既要对健康有益、易于融入日常生活,又要口感美味。


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为更多元化的风味组合打开了大门,从唤醒记忆的怀旧经典,到充满异域感的特色风味,再到复刻甜点魅力的创意组合,风味边界持续被拓宽。


那么,功能性饮料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不妨从等渗饮料、蛋白质饮料、支链氨基酸(BCAA)饮料、能量饮料四大核心品类切入,探索正在塑造行业未来的潜力风味趋势,以及创新如何重新定义功能性饮料的价值边界。




等渗饮料 补水解渴与运动表现的双重结合


等渗饮料的核心功能是快速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与电解质,其风味设计的关键挑战,在于在“解渴适口” 与 “功能表达” 之间找到精妙平衡——既不能因过度强调功能而牺牲饮用体验,也不能因追求口感而弱化补水效率。


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柑橘类风味仍是绝对主流:柠檬、青柠与橙子凭借清爽不腻的口感,始终是补水解渴类饮料的“黄金风味”,市场认可度远超莓果、热带水果等品类。紧随其后的是混合莓果风味,草莓、蓝莓、树莓的组合既能带来丰富的味觉层次,又能通过酸甜口感提升解渴感,成为柑橘类之外的核心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热带水果风味已成为等渗饮料的成熟品类,但芒果与菠萝风味仍具独特优势:这类风味能精准唤起消费者“逃离日常、焕发活力” 的情感联想,与当下 “通过饮品获得情绪能量” 的消费趋势高度契合,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切入点。


蛋白质饮料 告别“粉笔灰感”,风味融合与天然属性成新方向


蛋白质饮料品类已摆脱了昔日“口感如粉笔灰般粗糙” 的固有印象,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的消费者期待这类饮料具备浓郁诱人的风味,让日常饮用体验如同享受一份专属美味。


尽管柑橘类风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风味融合” 仍是该领域的核心关键词。对于希望增加蛋白质摄入的消费者而言,多层次的风味体验可能会带来惊喜。例如 “青柠+草莓” 的组合,既能通过青柠的清爽中和蛋白质可能带来的厚重感,又能以草莓的甜润提升风味吸引力,为消费者带来 “超出预期” 的味觉体验。


而在热带风味赛道,菠萝风味凭借鲜明的“冒险感” 特质,既能满足消费者 “逃离日常” 的情绪需求,又能传递活力属性,成为蛋白质饮料的热门风味选择。此外,在饮料中,罗汉果风味与柑橘风味及多种蛋白质来源的搭配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氨基酸(BCAA)饮料兼顾功能与风味


BCAA饮料因有助于肌肉恢复和提升耐力,在健身爱好者群体中广受欢迎。其风味设计需在掩盖氨基酸本身苦味的同时,确保饮品仍能带来清爽的饮用体验。


例如西柚风味能为BCAA饮料带来独特的柑橘类风味变化,从而提升整体饮用体验。其酸甜交织的口感可中和氨基酸本身的苦味,让饮料达到更易入口、更令人渴望的饮用水准。


如今,BCAA饮料的定位正逐渐从 “运动补给品” 向 “生活方式类饮料” 拓展,这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着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目标群体。



能量饮料突破边界的创新


能量饮料是风味创新的“试验场”。由于其消费群体更偏向年轻群体,且这类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品牌得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突破风味边界。


在能量饮料市场的新兴风味趋势中,莓果风味、异国/低甜度水果风味、柑橘/热带水果风味,以及新颖大胆的风味组合是四大核心方向:这些趋势既高度注重风味带来的新鲜感与吸引力,也兼顾产品的功能益处。


未来风味融合是核心方向


软饮料与功能性饮料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模糊。消费者既追求舒适感,也渴望新鲜感——既青睐能唤起情感共鸣的熟悉风味,也期待能带来惊喜的大胆风味组合。随着风味创新步伐加快,跨品类概念(如灵感源自甜点的能量饮料、水果风味的蛋白质奶昔)正不断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行业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风味将成为功能性饮料在饱和赛道中破局的关键。无论是唤醒怀旧情绪的“慰藉型风味”,还是传递异国体验的 “逃离感风味”,或是打破常规的 “跨界组合风味”,其核心逻辑都围绕 “风味融合” 展开。它既是满足消费者 “健康+愉悦+情感” 多元需求的解决方案,也是功能性饮料品类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可以预见,下一代功能性饮料将不再局限于“功能” 或 “风味” 的单一维度,而是通过风味与情感、功能与场景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 “功能性饮品” 的价值,让健康补给,成为一种可享受、可共鸣的日常体验。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版

使用“扫一扫”即可查看手机版。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