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食品饮料行业三大新兴趋势

食品饮料行业格局正快速变化,消费者趋势推动着所有细分领域的变革。


仅在过去12个月,高蛋白、高纤维、清洁标签、肠道健康、食疗以及功能性等趋势,就已显著拉动消费者支出,并为新产品开发注入动力。而这些不过是众多趋势中的一部分。


那么,2026年将有哪些重大新趋势重塑整个行业呢?


“极致追求” 让位于 “均衡理念”


在2024至2025年期间大受欢迎的高蛋白、高纤维趋势,预计在2026年将有所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趋势会消失,而是它们将逐渐融入日常饮食,成为常态的一部分。


英敏特食品饮料研究高级总监:“2026年,蛋白质和纤维将突破健康领域的繁杂概念,成为易于理解、获取便捷且必不可少的主流营养素。”


然而,“极致追求”(即尽可能多地摄入)蛋白质或纤维的理念可能会逐渐淡化。


他指出:“回顾20世纪80年代的无脂潮流,或是21世纪初的无碳水趋势,历史表明,饮食模式总会从‘极端执着’转向‘适度均衡’。”


英敏特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在所有行业细分领域持续发展。


自2030年起,消费者将不再执着于刻板的营养目标,转而追求更具包容性、更多样化的饮食方式。蛋白质和纤维来源多样化所带来的成本效益、健康益处、口感优势及生态价值,将同时吸引消费者与生产商。



此外,随着消费者愈发了解营养多样性对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持续升温的肠道健康趋势也将为这一转变提供助力。


有趣的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的兴起,同样将推动行业摆脱对单一营养素的过度关注。这类药物与消化系统健康之间的关联已被广泛报道,这不仅有助于推广其他营养素,还能降低消费者对蛋白质的过度依赖。


蛋白质仍将是一种必需且备受青睐的营养素。但事实上,人们为摄入蛋白质而牺牲其他营养素,且蛋白质正逐渐成为表面化、极端化及意识形态化饮食方式的代名词,这将促使消费者更有兴趣尝试更多元化的营养来源。


怀旧情怀带来舒适感


过去几年间,怀旧趋势已在悄然升温,不仅获得了广泛关注,还带动了销量增长。但分析师预测,进入2026年后,这一趋势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本年度具有标志性的趋势之一。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逃避现实”。


英敏特首席食品饮料分析师解释道,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且AI普及的世界里,怀旧是消费者寻求慰藉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得以重温那些“更简单纯粹” 的时光。



这一趋势已开始在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显现—— 即常温食品货架区。以豆类品牌 Bold Bean Co 为代表的创新品牌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耐储存食品的价值。



这些品牌成功地将罐装、瓶装包装的实用性优势,与高品质、明确的产地溯源、富有吸引力的口味及独特品牌个性相结合。



分析师表示,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此类产品的成功将激励更多品牌,以现代、贴合当下需求的形式,重新发掘传统食材与经典配方的价值。


围绕“往昔时光” 这一主题,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及气候压力对粮食生产构成威胁,“不浪费则不匮乏” 这一古老箴言,很可能将再次成为消费者行为的核心准则。


感官创新


与怀旧趋势截然相反的另一趋势是“新奇感”。消费者或许会从熟悉事物中寻求慰藉,但同时也会从新鲜事物中探寻刺激。


英敏特分析师表示:“无论是‘重口’苏打水还是迪拜巧克力,近年来,多感官创新已成为趣味性、新奇感与爆款效应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这一趋势不断发展,品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脱颖而出。品牌可通过在颜色、质地和香气上创造差异来实现这一目标——打造能刺激感官、为饮食体验注入活力的食品饮料产品。



这一创新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使用者而言可能尤为有益,因为许多使用者抱怨自己在饮食中再也感受不到愉悦感。


此外,那些需求长期未得到充分满足但规模正在扩大的消费群体(如老年人和神经多样性人群),也可能从更多感官创新产品中受益。


这对食品饮料行业意味着什么?


迈向2026年,有一个核心趋势愈发凸显——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维度的产品。他们追求 “适度” 而非 “过量”,渴望 “慰藉” 与 “新奇” 并存,期待 “功能性” 与 “感官体验” 兼具。


对品牌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在营养、情感和体验层面接纳“复杂性”。


这些趋势的融合,标志着食品饮料创新将步入一个更注重思考与创意的时代。无论是实现营养来源多样化、重新打造传统产品形态,还是设计能带来感官愉悦的产品,行业所面临的机遇都十分广阔,且仍在不断增多。


但品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敏锐倾听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策略,并推出与消费者不断演变的价值观相契合的产品。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版

使用“扫一扫”即可查看手机版。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