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力架外包装焕新升级,践行“单一”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下,随着生态环境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可持续发展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上升,人与地球如何和谐相处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之下,越多的企业积极探索有助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升级产品包装材料就是重要路径之一。今年10月,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外包装袋焕新,正式升级成为单一材料包装袋,用实际行动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落实到实处。



产品包装焕新升级  士力架推单一材料包装袋


食品包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与全球的环保行动息息相关。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生活便利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是食品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此次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在包装可持续迭代上更进一步,其分享装外包装袋采用可回收单一材料包装袋。


在诸多包装形式中,包装袋因为具有重量轻、柔软性好、防潮防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包装袋通常由多层不同材质薄膜通过复合工艺制成,但因其结构和材质复杂,往往不利于回收循环和再利用。而单一材料包装袋是指使用如单一聚丙烯(PP)或者单一聚乙烯(PE)材料等单一塑料成分的包装袋,因此更易回收、易再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保护包装里面产品的质量。此次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外包装袋使用单一材料包装,为行业带来了不错的借鉴。


在焕新包装的同时,士力架还在新包装袋右上角印有“请回收 再用我”的绿色循环标识,指引消费者正确分类回收,助力废弃塑料软包的回收和再利用。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新包装袋可以在特定渠道被回收(如“软塑新生”项目所涵盖的回收范围)。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助力“软塑新生”体系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的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尼尔森IQ发布的报告显示,70%的全球消费者表示,与两年前相比,可持续发展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贝恩发布的《亚太区可持续消费趋势洞察》显示,90%的消费者愿意付出更多价钱购买可持续的消费产品。


与此同时,消费者正在积极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仅5%的全球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可持续地生活。在中国,年轻人扎堆二手交易平台,购物时自备/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渗入细节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态度。


对于品牌来说,这股绿色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少食品企业在包材的选择上逐渐选择向绿色环保靠拢。其中,单一材料包装因为更易回收和再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受到了不少企业的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塑料软包装回收价值相对较低、使用过程中存在被污染的可能,以及消费者对软质塑料回收认知低等原因,使得软质塑料的回收率远低于平均水平。


针对目前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面临的困境和挑战,2022年,玛氏中国协同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发起了“软塑新生”项目,旨在联合行业上下游的力量,以社区为试点单位,从设计、回收和再生利用等多个角度探索中国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以便让更多人看见软塑回收再利用的潜力,被回收利用的塑料软包装也将大大节省资源和能源。


“软塑新生”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多个城市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实现塑料软包装的回收利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崭新的模式。此次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使用的单一材料包装袋,也可以通过“软塑新生” 项目的覆盖地区进行回收,而这也为食品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示范。 


持续加码  引领可持续发展新潮流


在2023年年底,士力架推出新品士力架低GI黑巧纤谷棒,率先采用单一材料包装袋,其“为回收而设计” 的理念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斩获了第14届美狮杯包装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大奖赛的绿色意识宣传奖。


据了解,士力架还计划在今年年底将所有外包装袋(140g、240g、200g、280g、500g、1kg)全部升级为单一材料包装袋,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美好明天。


 

结语


可持续发展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让消费者看见品牌的行动,并愿意与之同行。从理念到行动,从产品到品牌行为,建立信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持续的坚持行动。


此次士力架花生巧克力140g和240g外包装袋使用单一材料包装,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新动作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公众认可的当下,这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更多期待,为其长期持续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也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行动起来,把眼光转向更可持续的产品。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版

使用“扫一扫”即可查看手机版。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