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物打印技术在制造复杂的人工组织如心脏、肝和肺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为医学界带来新的希望。最近,3D生物打印技术被应用于食品行业的人造肉实验中,并在国际空间站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块细胞培养人造肉。
10月7日,以色列的细胞培育人造肉初创公司Aleph Farms宣布,该公司首次在距离地球自然资源248英里之外的国际空间站上成功生产出肉类。9月26日,Aleph Farms与一家俄罗斯生物打印公司3D Bioprinting Solutions合作,在微重力条件下利用后者开发的3D生物打印机生产出一小块肌肉组织。
据外媒报道,这块“太空牛排”只有1.5毫米长,也就是0.06英寸。去年12月该公司宣布制造出了第一款细胞培养的迷你牛排,能够提供“牛肉块的外观、形状和质地,带来完整的肉类产品体验”,该公司CEO Didier Toubia当时表示,虽然公司的初期产品还比较少,但公司的技术“标志着在生产细胞培养的人造牛排方面产生了真正突破和巨大飞跃”。
细胞培养人造肉是目前人造肉的另一大分支。人造肉又称为“清洁肉”,分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两大类,即一种是提供在味道、颜色、口感上模仿动物肉或乳制品的素食替代产品,另一种则是在实验室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肉类产品。
人造肉在消费者中之所以能产生强烈回应,主要来自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关注“碳足迹”、“水足迹”的环保意识增强。尽管汉堡王、肯德基、麦当劳均在今年尝试推出植物肉汉堡和“炸鸡”,但“植物肉”总体的外观口感体验仍差强人意,成为主流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障碍,也成为实验室细胞培养肉的商机。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可持续性对消费者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细胞培养肉的公司正试图炫耀他们微弱的环境足迹。在此次的新闻稿中,Aleph引用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强调了传统的畜牧业方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建立的荷兰“水足迹网络”对各种产品的水足迹以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平均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约1.5万升水。这一太空里程碑向消费者展示了实验室培育的肉类所需资源之少,Aleph Farms公司表示太空中没有1万至1.5万升水来生产一公斤牛肉,其试验“不会加剧土地浪费、水浪费和污染,可作为可持续粮食生产方法的一个重要增长指标”。
此次太空试验恰逢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Aleph Farms表示,实验结果表明人造肉技术能够应用于太空环境,并有望为宇航员提供肉类食品。该实验也显示以动物细胞为来源的肉类可以使用3D生物打印机在极端的环境中生产,因此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太空项目,或者潜在的其他极端环境,如北极——那里传统的畜牧业并不奏效。
据《福布斯》报道,Aleph Farms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经从风险投资家那里筹集了超过1400万美元的资金。但要以商业规模生产地球上的实验室培育肉类,该公司可能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细胞培养人造肉生产。虽然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细胞人造肉公司之一,但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不太可能推出任何零售产品。
去年,全球以细胞培育为基础的肉类公司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12家公司通过14笔交易筹集了5000万美元。即使距离商业化的结果还有几年的时间,这证明市场对细胞培育肉类的愿景充满信心,以一种比传统的动物基农业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式,实现未来的蛋白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