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出席此次年会。他在发言中表示,乳品企业不但要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也要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对外输出中国标准。只有内外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整体繁荣和中国乳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升级 新兴市场迎来机遇
随着全球乳业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全球乳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一方面,消费习惯的改变推动了行业的多元化。同时,欧美等乳业发达国家受低出生率等因素影响,乳品消费量逐年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崛起。特别是在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乳业有望进一步爆发。
另一方面,乳品企业间的融合也在逐渐加快,整个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年度报告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涉及全球乳业的重组交易量高达50宗。与此同时,全球乳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联系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态势。
全球乳业消费市场重心的转移和乳品企业融合的加速,为中国乳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谈到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时,张剑秋表示,近几年乳品行业的重组正在加快,集中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快创新脚步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品质的不断提升对外输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新标准,只有掌握了标准才能掌握国际竞争的话语权。
乳企创新要打开全球视野
“随着全球乳业一体化和多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关起门来搞创新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充分整合全球资源不是简单联合,而是从联合走向融合的创新。”在本次年会上,张剑秋从伊利多年的探索经验出发,对于新形势下的乳企创新给出了针对性的解读。
作为一个产业链相对较长的行业,乳品行业的创新有自己的特点。从产业链的纵向资源整合来看,只有上中下游形成整体的资源融合,才能充分释放出创新合力。在这方面,伊利搭建了包括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乳业发达地区在内的全球资源体系,供应商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利乐、康美、杜邦等在内的700多家企业,涉及原辅材料、无菌包装、智能设备等多个行业。
在消费端,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伊利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与京东联合建立的协同仓已于去年10月投入使用,电商渠道的最快收货速度缩短为下单后3小时,真正实现了“头一天在张北牧场挤出的牛奶,第二天就可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
如果说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是资源的整合,那么伊利的横向创新则是对全球智慧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欧洲研发中心,与有“欧洲食品硅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展开科研合作,打造“中美食品智慧谷”等,伊利构建了一条“全球智慧链”。近几年,伊利攻克了多项科研难题与技术瓶颈,在乳糖消减技术、母乳研究、乳品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端产品的销量份额向来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伊利的高端产品销量占比已经高达近50%。这无疑也成为伊利上下游产业链和全球智慧链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
领创标准才有国际话语权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将标准视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在张剑秋看来,这同样也是中国乳品行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规则。他在发言中表示,要真正实现中国乳业的振兴,提升中国乳企在全球的话语权,我们必须不断提升中国乳业标准对于全球标准的影响力。
据介绍,未来伊利将进一步提升在标准建设方面的投入,搭建全球标准法规咨询及信息支持和标准化管理两个平台,从而更好地推进标准的实施和执行。更重要的是,伊利深知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话语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根本,没有国际品质,国际标准便无从谈起。
在业内,伊利首创的“质量管控三条线”成为伊利品质的一个缩影。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三条线层层把关,确保了质量管控和产品品质。
此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在业内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1000多项检验检测涵盖所有原料奶、原辅材料、设备等,令众多国际顶级供应商惊叹不已。
基于伊利完善的标准体制和管理体制,不久前伊利成为行业唯一入选国家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企业。这既是对伊利品质的肯定,也是中国乳业国际形象的最好证明。
国际标准催生国际品质,国际品质才能赢得中国乳业的国际话语权。在全球乳业市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全球资源的优势整合,对内提升品质、对外输出标准才能真正让中国乳业在世界舞台绽放更亮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