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敏特近日发布了《2026年全球消费趋势预测》、《2026年全球食品饮料趋势预测》,大胆而具有变革性,为品牌揭示了应该如何帮助消费者在当下及未来应对逆境。
2026年全球消费者趋势预测
每一年都充满变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创造力与效率的边界;经济不确定性正在改变人们的优先事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改变品牌的运营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是制定战略计划、策划活动和推进创新流程时必须应对的复杂现实。
英敏特专家的洞察旨在激发思考并鼓励行动,使您的品牌不仅能够预见变化,更能引领变化。
从警惕算法趋势的兴起,到对人生重要里程碑的重新审视,再到日益增长的情感缺失,这些趋势展示了消费者如何重塑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并最终影响他们与品牌的关系。
警惕算法
算法曾今只是幕后工具,设计算法是为了简化生活、提升个性化程度;而后算法逐渐演变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塑造人们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有时候甚至会扭曲身份认同和世界观。消费者在享受算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谨防失去保护、赋能和自我表达。品牌将不得不决定其目的究竟是为消费者赋能,还是仅仅投喂算法。
年轻不设限
生命时间线的定义正在重塑,“年轻”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寿命延长,传统的生命里程碑不再那么固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的中年阶段延长,人们不再受到年龄相关期望的束缚。人们不再把满足感局限于年轻时,也不再推迟到退休后。品牌若只为年轻人提供前置的满足感,将错过中年阶段存在的丰富机会。
情感赤字
在一个碎片化社会中,人际互动中会出现价值观冲突,许多人退缩到自己的圈子里,自我封闭起来——借助自动化技术和机器,避免人际交往,以提升效率、确保安全。随着人际交往的社交粘合作用不断受到侵蚀,品牌如今面临抉择:是将闲聊作为现代社交生活的重要要素,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效率?
2026年全球食品与饮料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及慢性健康问题等全球性挑战正使消费者日常生活日益复杂。对食品饮料品牌而言,机遇在于展现自身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同时提供赋能消费者在逆境中坚韧前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品牌韧性。
从丰富的膳食多样性,到对传统原料的信任重建,再到兼具意义与感官体验的食品与饮料创新,这些前瞻性洞察揭示了长期的消费者行为趋势,助您预判变革、激发行动,并引领品牌迈向未来。
多元食刻
消费者将不再仅仅追随网络流行的建议或以“最大化”每日蛋白质或纤维摄入为目标,而是会转向包容性的饮食方式,每周摄入多样化的食材,以发挥其功能性益处,从而增强并维持长期健康。
古法新绎
植根于可靠实用传统的产品,能有效缓解消费者对失控感的焦虑。那些以传统原料和古老药方为根基的品牌,将因兼具风味与悠久功效传承而被尊为文化守护者。
感官入微
2026年,多感官产品将从新奇有趣的花样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创新之作,通过巧妙融合味觉、视觉、质感与香气,以愉悦的方式增强消费者与健康食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英敏特食品与饮料北亚地区研究副总监李琛表示: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食品与饮料正成为消费者寻求慰藉,应对逆境的重要出口。高通胀带来的物价飞涨正在成为很多市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中国市场也存在着消费乏力等挑战。这三大趋势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食品与饮料不仅是营养的来源,更是消费者在充满变数的时代中构建身心韧性的重要伙伴。品牌若能以基础营养和传统智慧为基石、以科学创新为工具,并以多感官体验为桥梁,将有望在2030年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
趋势详解
在健康建议数不胜数、随处可得的情况下,摄取蛋白质和纤维相关建议易于理解、简单易行,并且二者是人体必需营养素,将成为2026年的主流。到2030年,消费者将从严格的营养目标转向更具包容性、多样化的饮食。重点正从追求极致转向追求平衡,从单一功能性成分转向具有文化根基的全方位配方。
家长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孩子按理想状态生长发育,还能为孩子健康的肠道微生态打好基础。我们可能会看到精准补充营养的产品,如定制化的种籽、草本植物和香料组合,以帮助消费者提高多样性。
就像点击数字音乐库中的随机播放功能一样,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将利用AI来“随机安排”其每周饮食,以确保饮食多样性:不仅包含一系列丰富食材,还能采用新的搭配来提升新鲜感。AI还将鼓励消费者尝试新食品,利用“如果你喜欢这个,那么你会喜欢那个”的机制,推荐未被尝试过但让人有熟悉感的水果、蔬菜、谷物、种籽、香料或蛋白质。那些在创新时考虑到细微差别、文化相关性和前瞻性的品牌,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2026年的消费者而言,对“过去”的怀旧并不意味着回到某个特定的年份或时代。相反,他们正寻求从一个充满变数的人工智能世界中逃离,躲进一个认为过去生活更单纯的理想化视野中。在近年的“多重危机”中,消费者已倾向于采用古老药方来缓解压力、保持正念,并以一种无压力的方式实现满足感。28-45岁的千禧一代在“延长的中年”阶段寻求更崇高的意义,他们尤其会寻求上述方式给予自己慰藉。
到2030年,消费者从所经历的各种冲击和困难中吸取的教训,从而为自己和食品储备做好准备,以应对接下来任何意外情况。那些植根于传统食材的品牌,将从消费者对历史的信任中受益。到2030年,应季饮食、发酵食品和天然保存的食品等传统饮食方式将从小众兴趣演变为提高身体适应力的主流策略。品牌将复兴腌制、干燥和发酵等技术,不仅是作为环保选择,更是作为具有文化根基的解决方案,以减少浪费、延长保质期并支持肠道健康。
到2030年,人们对“资源丰富”会有新的理解,将以新的视角看待罐装、袋装、冻干、冷冻和其他保质期时间长的产品。 零售商会加大在中间段货架产品上的投资,以延长顾客“逗留的时间”,并鼓励顾客探索新一代丰富又创新的常温食品品牌。
不论是“脏脏苏打水”还是迪拜巧克力,近年来,多感官创新已经成为玩趣、新颖和爆红的代名词。展望未来,品牌将更有意识地利用颜色、质地或香味来打造刺激感官的食品和饮料,为饮食体验和品牌定位注入新的活力。
能调动多感官的创新产品将发挥解药作用,对抗日益虚拟化、重复且孤立的日常生活。到2030年,多感官灵感还将来自富有同理心的探索,为未被充分满足的消费者群体的独特感官需求进行配方设计,包括老年群体、神经多样化群体或GLP-1药物使用群体,同时也能吸引主流消费者。
品牌不仅有机会重新构想传统食品和饮料,还有机会重新构想其消费场景,从而建立一种与Z世代和α世代保持相关性的全新方式。食品与饮料品牌将有机会利用香味、音频或视频等多感官元素,来现代化那些对老一辈人具有标志性的消费场景。例如,那些曾经会持续到次日凌晨的社交场合,将转变为在咖啡馆举办、以咖啡和茶为核心的晨间DJ舞会。从口感到香味,再到情绪回馈中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感官的期望,将是打造能引起共鸣产品的关键。